关于开展2019年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推荐及2020年金课建设项目遴选工作的通知

  浏览量:   发布时间:2019-11-27

各教学单位:

根据《教育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教高〔2019〕8号)和《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19年线下、线上线下混合式、社会实践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工作的通知》(教高厅函〔2019〕44号)文件精神,结合学校课程建设现状,决定组织开展2019年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推荐及2020年金课建设项目遴选工作,现将相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建设目标

全面开展一流本科课程建设,树立课程建设新理念,推进课程改革创新,实施科学课程评价,严格课程管理,立起教授上课、消灭“水课”、取消“清考”等硬规矩,夯实基层教学组织,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完善以质量为导向的课程建设激励机制,形成多类型、多样化的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

二、一流本科课程类型

本次推荐的一流本科课程类型包括:“线下一流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社会实践一流课程”三类课程(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另行申报),具体要求如下:

1、线下一流课程:主要指以面授为主的课程,以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为重点,重塑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打破课堂沉默状态,焕发课堂生机活力,较好发挥课堂教学主阵地、主渠道、主战场作用。

2、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面向各类课程,充分利用校内外线上优质课程资源,改造校内原有课程,安排20%50%的教学时间实施学生线上自主学习,与线下面授有机结合开展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综合应用各类教学资源平台(中国大学MOOC、智慧树在线教育、超星尔雅云课堂平台、网易云课堂等)、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资源、教学工具(慕课堂、雨课堂、知道、学习通、腾讯课堂等)等开展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

3、社会实践一流课程:面向思想政治理论课、已设或计划开设独立学分的实践课程(如设计实践、社会调查、企业联合授课课程)、由“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和“互联网+”大赛转化的社会实践课程等各类社会实践、创新创业课程,课程应为纳入人才培养方案的非实习、实训课程,具有稳定的实践基地, 70%以上学时学生深入基层,保证课程规范化和可持续发展。

三、申报数量及要求

20192021年我校推荐国家级一流课程的限额为25门,2019年限推荐5门;2020年金课建设项目立项数量计划为20门,2020—2021年国家一流课程重点从金课建设项目名单中推荐,各教学单位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组织申报。

1、已作为2019年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现国家级线上一流课程)和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现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候选课程的,其课程负责人及团队主要成员不再参加此次国家级三类课程的申报;

2、2019年立项的金课建设项目必须申报本次国家级一流课程;

3、原则上,每教研室必须申报1门国家级一流课程,鼓励申报国家一流专业与工程教育认证的专业集中优质师资申报2门以上;

4、鼓励历年通过验收的精品建设课程申报国家级一流课程;

5、鼓励有鲜明的行业特色、建设特色、新理念、新方法的课程申报国家级一流课程,申报课程应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

6、课程负责人应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主讲教师承担至少两个学期课程的教学任务,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较高学术造诣,教学评价良好,特别鼓励高层次人才、知名教授、教学名师、优秀教学奖获得者申报;

7、课程团队成员坚持立德树人,教学效果良好,五年内未出现过教学事故;

8、申报课程至少经过两个学期或两个教学周期的建设和完善,教学过程规范、材料完整。

四、申报流程说明

请各教学单位高度重视,认真组织,研究对照《教育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见附件3)和《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19年线下、线上线下混合式、社会实践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工作的通知》(见附件4)要求,择优推荐申报课程。

1、个人系统申报:申请人填写《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申报书》(见附件1)、《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申报-附件材料清单》;

2、学院汇总推荐:各学院(单位)负责汇总初审,确定推荐名单,于2019年12月13日前提交《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申报书》(一式一份)及《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申报推荐汇总表》(见附件2);

3、学校近期将对申报课程进行评审,推荐5门课程申报国家一流课程,确定2020年金课建设项目遴选结果

未尽事宜,可联系教务处教学建设科。联系人:石建辉、车旭,联系电话:010-61593894。

 

    教务处
    2019-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