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量:  发布时间:2008-12-19
理工类组赵永安教授点评总结
一、本届青年教师讲课比赛的特点
1.教师授课水平比往届有较大进步
①教学方法上:教学方法的选取得当,老师用的发现法、问题教学法、范例教学法、问题讨论法、观察法等方法比较适合所授课程的内容和特点。
②教学教态上:形态比以前更自然,大方了,语言也较严谨、简练了。
③课件制作上:界面更加精美,信息量加大,学生容易懂,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④课件与板书配合上:板书是课件的点睛之笔;二者配合较好,相得益彰。
2.评分公平公正,几个评委独立打分,无协商。
二、几点建议
1.课件与板书的配合要得当
利用课件教学有诸多优点,信息量大,形象生动的图片动画效果使学生易于接受。但是作为教师不能完全依附于课件,应该有必要的板书,特别是繁难内容的推导过程不易在课件上一带而过,需用板书完整的书写推导过程;再有一点,有的教师的课件与板书内容重复,课件上有的标题及内容也不必在黑板上重复书写。
2.不易把重、难点在上课开始就列出来
有的教师一上课就把所讲课程的重、难点一一列出,这样不是很好,原因有三点:第一,可能导致学生只注重重、难点知识,其它知识点轻视,甚至走思;第二,特别是难点知识,学生认为知识难,所以有放弃的思想;不如不告诉学生是难点,有利于教师在授课中让学生解决难点。第三,教师应在授课中体现重、难点。
3.举例不易太随便
教师应该精选恰当合理的例子,不易太随便,否则不能具体准确地说明所讲内容的特征特点。
4.导入与内容要相符
有的教师的导入内容与所授课程内容关联不太明显,教师要充分备课,做好课堂导入。
5.引导学生思维进入课堂
上课前学生思维还比较自由散漫,有的教师不太注意学生的思维变化,一味的讲课,这样不好,教师应该用合理的导入或提出的问题把学生的思维引入课堂上来。
6.授课中师生要交流思想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注意与学生的思想交流,学生跟着教师思想走的同时,教师也应注意学生的思想变化,通过师生思想交流,把课堂上的显性知识转化为隐性知识。
总之,这次青年教师讲课比赛比往届有了明显的提高和进步,希望各位教师听了参赛教师的讲课后,取长补短。我个人的几点体悟,希望与大家共勉。
文管类组周振海副教授点评总结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非常荣幸受第三届青年教师讲课比赛评委组的委托,对本次文管类组的比赛情况谈几点粗浅的、不成熟的看法。但是,由于个人水平所限,再加上时间紧张,未能和全体评委老师作充分的沟通。评点不足之处请其他评委补充,不当之处全系本人之过,敬请大家批评指正,若有可取之处,权当与各位青年教师共勉。
我准备从“四”、“三”、“ 二”、“ 一”共十个方面进行点评。
“四”是四点成功之处:
首先,是比赛态度。
因为今天参赛的选手都是经过各系部优中选优、精中选精的青年教师,整体水平都非常高,我个人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教学态度。我们几位老师都表现出了极高的研究态度和敬业精神。大家知道,教师这个职业具有双专业性的特点,我们的专业学习只能解决“教什么”的问题,而教育学的知识和技巧解决的是“怎么教”的问题。我个人认为,今天的几位年轻老师虽然教育专业毕业的人数不足一半(七位之中只有三位),但是他们用自己的努力,对“教什么” 和“如何教”的问题进行了很好的诠释。表现了极高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
第二,教学内容。今天参赛的几位教师在教学内容上都进行了深入地研究,虽然只有短短的二十分钟,但是授课的信息量都比较大,教学内容都比较丰富,而且融合了教师自己的研究观点,某些课程中还涉及到了学科前沿问题,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和探索性。所有的老师在教学难点和教学重点地把握上,都做得很好。
第三,教学方式。本届讲课比赛给我最大的启示就是,青年教师在教学方式的改革上取得了可喜的进步。每位教师都能够结合自身的特点和优势,选择恰当的方式进行知识的传播和技能的讲授。比起传统的“填鸭式”教学要科学的多,合理的多。我们注意到,为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授课内容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参赛老师各尽所能使用了启发式、案例式、问题式等各种教学方法,互动方式灵活多样。尤其是外语系的聂晓黎老师,在二十分钟的比赛中安排了近五分钟的学生表演,占了课程设计的近四分之一。我想,这不仅仅表现为教学方式的改进,更重要的是,它说明了教学理念的转变,说明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思想观念在青年教师的教学实践中得到了很好的发扬。
第四,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工具和传统教学方法进行了合理结合,提高了教学效果。 多媒体教学工具运用目的是使讲课变得更加形象、生动和直观,增加教学的信息量,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在这次讲课比赛中,这一点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大多数参赛教师搜集了大量图片信息,利用多媒体工具将这些信息展示在同学面前,并进行了通俗准确地点评,使许多比较抽象的概念变得一清二楚,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三”是三方面的不足和建议:
如果说,存在哪些方面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体现为“三重三轻”:
第一,重图示轻语言。随着读图时代的到来,对人们的思维形式和审美价值取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平均4.8秒一个电视镜头,在这么短的时间范围内,人们的思考空间受到极大的打压,人们的思维被扼杀。现在已经有很多社会学家、心理学家在进行这方面的专门研究。而这种文化潮流也影响到了教学实践。在比赛中,有些教师太注重演示文稿的美观程度、切换形式的花哨程度、动画设计的新颖程度等等,老师只要“照着屏幕宣科”,而忽视了对学生逻辑思维的开启、语言描述的锤炼、表达艺术的感染以及必不可少的图文板书的布局设计。学生看到的都是一张张的图画,看不到老师缜密的逻辑思维、严谨的学术观点、深邃精炼的语言和生动而科学的艺术感染力。这样的话,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只能加剧“填鸭”的强度,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依靠电子媒介,确实能够提高授课的效率,减少板书的时间,但是决不能以牺牲学生的独立思考,牺牲学生的主观接受为代价,来满足教师的表演欲。
第二,重形式,轻内容。主要体现在教师讲课比赛太像比赛,从教师的表现到学生的表现都像设计好的,经过多次预演的一样,没有任何差池,没有任何预料之外的事情发生。而恰恰是这种太顺利、太自然背后体现出一种不自然。所有学生活动完全按照老师的预期进行,所有的学生回答都是准确无误、毫无偏颇,这样的表现是不符合教学规律和教育实践的。同时,教师的板书和言语应该是传达教学内容和教育思想的最主要的手段和工具,但是参赛教师多数没有进行板书的设计,在语言的凝练性、形象性上也还存在一些不足。
第三,重知识,轻能力。时间关系,仅以两位英语教师的授课为例,在外语教学中,从学前英语教育开始,就是从单词、短语的学习一直讲到句、段、篇,逐词解释,逐句翻译。到了大学阶段的外语学习,因为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词汇和语法积累,能否从对词汇和语法知识的讲授为重点,转变到讲文学的高度,甚至讲文化的高度,注重培养的是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终极目的定位到学生文化素养的提高上。
“二”是两点希望:
首先,希望我们的青年教师保持教育教学热情的可持续发展。教育是需要爱的,需要热情的。不管是教学研究还是课堂教学,怎么才能保持自己的热情,在三年、五年、十年、几十年之后,依然保持对自己事业的热爱?我觉得唯有一条道路,就是要不断学习,不断积淀,不断创新!每一次都能教给学生一些新的东西,每一堂课都能感受到自己的创造性价值,唯有如此,才能长讲常新。讲了一辈子课还是在享受自己的课程,学生也是在享受你的课程!
其次,希望我们的年轻教师逐步走向专业化的道路。教师专业化是上世纪80年代首倡的,我国在上世纪末也在积极倡导教师专业化。但是,现在更多的作为是在教师培训观,而非教师学习观,包括岗前培训,资格准入等等,但是培训仅仅是外在与目的的手段而已。我们青年教师一定要从培训观转到学习观,自觉的走上专业化的道路。
“一”是一点思考:
是关于教师讲课比赛的思考,我院教师讲课比赛在专科阶段举行过三届,在本科阶段又已经举办三届了。我的想法是能否在一个真实的环境中,客观全面地展示青年教师的风采。今后,是否可以考虑采取“分层申报、长期跟踪、随机听课、综合评价”的比赛方式。
讲课比赛是竞技的舞台,更是学习和交流的平台,充分展示了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水平,促进了教师间的观摩和学习,应该形成制度,作为活动连续开展。在此,也衷心希望下届讲课竞赛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