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量:  发布时间:2009-12-11
推广国家级教学成果 提升大学生创新能力
关于举办第五期高校“普通(行为)创造学”课程教学研修班
暨商讨发起成立“高校创造学教学研究会(筹)”的
通 知
大量事实表明,80年代新兴起的创造学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素质和提升大学生创造能力方面已显示出其独特的魅力。以此为基础,中国矿业大学在国内创建并最早开设了“普通(行为)创造学”课程,20多年来该课程在专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造行为方面已形成了一套独创的风格,并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效果。该课程因具有自主的独创性、系统的理论性、严密的逻辑性、广泛的实用性和普遍的推广性而在三次获江苏省省级教学成果奖后,2001年又获得国内唯一的创造学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这其中,国家教育部高教司曾来涵委托中国矿业大学举办“高等学校创造学课程教学研讨班”(附件1);2005年,“以创造学教学为核心的创新教育”被教育部进行教学评估时认定为中国矿业大学的教学特色;2009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在庆祝矿大百年校庆大会上的讲话中又说:“作为国内第一个开设《创造学》选修课的高校,中国矿大不断探索创新型人才培养之路,形成了‘注重实践、注重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据此,为了进一步贯彻党和国家关于“必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重大方针,根据“只有尊重创造才可能更好地创新”的科学发展规律,鉴于前四期班研修者的强烈反响(附件2,第一——第四期研修班部分人员收获体会)和其后各自显示的若干教学效果(如许多研修者将创造学用于创新教育方面而多次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等),同时为了满足更多高校开设创造学课程以具体落实创新教育的需求和进一步发挥“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在国内的推广作用,现决定继续举办第五期高校创造学课程教学研修班。与前四期一样,本期研修班仍由庄寿强教授主讲,仍使用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教材《普通(行为)创造学》(现正在翻译成英文到国外发行)。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 内容:
1.系统研修具有原创性著作权的《普通(行为)创造学》课程,即由庄寿强教授全面而系统讲授行为创造学及其有关教学要领(附件3,研修内容大纲),使研修者基本了解其框架体系,掌握其教学环节,其目的在于研修后能顺利在各自高校开设出专门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创造学课程,并能很好地指导大学生各种创造、创新及创业活动。
2.交流、研讨部分高校创造学课程的教学经验与体会;
3.商讨发起成立“高校创造学教学研究会(筹)”的有关问题。
二. 对象:有志于创新教育的教师或教学管理人员(所学专业不限),企业中有关教育培训的人员。
三. 时间:2009年12月21-25日,为期5天。
四. 地点:江苏省徐州市,中国矿业大学文昌校区(老校区)学术交流中心。
五. 费用:会务费、资料费(含教学大纲、教学资料、教材)、研修费、考察费、结业证书费及用餐费等每人共计2480元(非高校单位每人2980元),住宿费及交通费自理,食宿统一安排。
六. 为保证研修质量,本次仍计划30人。现开始报名,即将回执填好后于12月8日前回复,我们将按回执先后确定参加人选,并于12月10日前发出第二轮通知。
联系人:
庄寿强,电话:0516-83883794 邮箱:cumtzsq365@163.com
中国矿业大学创造教育工程研究中心
徐 州 市 发 明 协 会
2009年11月8日
(有关情况可登录“庄寿强创造教育网”)
普通(行为)创造学课程教学研修班回执(复印有效)
姓 名 |
性别 |
年龄 |
职务(称) |
工作单位 |
联系电话 (宅、办、手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另:1、是否发言交流经验。 2、是否愿意作为研究会(筹)的发起单位。
附件1
|
附件2
第一~四期高校创造学课程教学研修班
部分人员的收获体会
(中国矿业大学创造学教研中心共举办了四期研修班,计有来自20个省(市)的68所高校120人参加,每期均由庄寿强教授主讲)
周贤玉(中南工学院教授,一期):我觉得庄教授的学风、在学术上的造诣值得我深思、学习,我将这次研修班的收获一定很好地在课堂中传播,提高我院《科技创新基础》课的教学效果。
滕百昌(天津农学院农工系书记,四期):研修班学习收获很大,不虚此行,很值得。庄先在研修班主讲中表现出来的深厚的理论功底,渊博的知识,学者的风范,尤其是对真理的挚着追求精神和严谨的治学态度给自己留下了极深的印象,我想它必将对自己今后的工作甚至人生产生很大的影响。我将介绍更多的同志到矿大参加学习。
李平、杨炳祥(华中理工大学讲师,一期):感到收获非常丰富,其程度大大超过了我们的预期,甚至可以这样说,这次学习可能会成为我们以后治学、教书、育人的转折点。
曹中秋(河南理工大学教务处助教,四期):这次研修班留给了我深深的思考……这是一场思想的洗礼,一段激情的对话,一种理性的张扬,它期冀并催化我的行为产生创造。
谷建军(辽宁中医学院讲师,三期):辽宁中医学院开设创造学课已有三年的历史,但课程并未形成系统。行为创造学的理论为其能够与各个不同专业很好结合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根据,使中医与创造学的紧密结合成为可能。我们也将致力于中医创造思维规律的研究,使中医思维的优势在她的诞生地得到更进一步深化。
朱富进(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后勤学院副教授,三期):虽然我们对创造学有过一些研究,但通过研修才明白了作为学科专业的普通创造学(或称行为创造学)是个什么样子。就学科的渗透性而言,创造学并不比计算机、大学英语逊色。
张淑华(秦皇岛教育学院教授,四期):过去也曾听到过创造学讲学,但都是对已有资料的介绍,大同小异。这次研修了独特的行为创造学体系,大有耳目一新之感。
范红雨(北京联合大学副教授,四期):通过研修,澄清了许多有关创造的模糊概念,从而系统地了解了独特的行为创造学的基本框架。
李伯春(淮北煤炭师范学院教授,四期):通过研修接触到了行为创造学,我认为她以自己的独到之处而成为创造学领域中的一朵奇葩。
王云(江西财经大学副教授,四期):真的很庆幸自己参加了研修班,收获特别大。这次发现《普通创造学》系统地介绍了其基本的理论,特别是对一些模糊的定义进行了界定,对一些模棱两可的内容进行了规范,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方便。
袁俊华(华中农业大学副教授,二期):收获很大,感受很深,认为“创造学课程”应当成为当前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建议这样的班每年应常办。
郑旭、陈吉明(西南科技大学,三期):我们是第一次接触创造学,对创造学充满了热爱,特别是庄教授精彩的,形象的演讲,使我们对创造学充满了兴趣。我们回去一定大力推广。
李维安(华北科技学院副教授,四期):本人认为在高校发展行为创造学的教学可以成为素质教育的一个突破口和切入点。我们回校后一定大力推广。
仲玉杰(西安思源学院教务处处长教授,四期):有幸参加研修班,收获很多。由于我校正准备成立“创新教研室”,所以庄先生的许多宝贵的教学经验、方法对我校创造课的开展必将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杨春鼎(淮南师范学院教授,四期):在研修班中感到庄教授的教学严谨细致、生动风趣,其创建的行为创造学观点新颖,体系完备,例证丰富,实用性强。应进一步在高校中行到推广。
夏平桑、李孟仁(长沙电力学院副教授,三期):这次研修班使我们知识得到了升华,智慧得到了启迪,是一种真正的享受,收益匪浅。
王升(华北科技学院副教授,四期):在企业管理中一些好的“点子”会带来很好的经济效益,行为创造学的学习无疑为我们形成“点子”提供了良好的途径与方法,也为进一步创造发明打下了基础,使我受益匪浅。我相信行为创造学一旦为人们所认识,就必然会产生巨大的作用。
段善利(青岛海洋大学,一期):我校自1997年始开设《创造学》选修课。参加研修班后收获不小,对于这门课程在系统的理论、教学思想、课程结构、教学目的方面有了更深层的认识,也认为它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
薛长国(安徽理工大学助教,四期):学习了庄老师建立的行为创造学,深深感到它在高校中的推广是必然的事情。
刘桦(山东科技大学副教授,二期):作为一名对创造学所知甚少的一线专业教师,源于“创造”两字的表面能力而参加了本期班。很快我就被(行为)创造学的内涵所摄动,深切地感受到它的巨大魅力和穿射力量,它使我的思维得到了洗礼和跃变。我预感到本次研修班很可能将成为自己的教育事业上发展的重大转折点,并对自己今后的人生产生空前影响与非常意义。
刘玲(徐州教育学院教务处副处长、副教授,四期):我从未涉及过创造学。通过行为创造学的培训有茅塞顿开之感,收获很大,体会也很多。首先,知道了创造不仅仅是创造思维和创造活动,而是一门学科,是有它自己理论体系对其他学科都起作用的新兴学科,它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界都可能产生深远的影响;其次,它对当前进行的素质教育具有方向性的指导作用;第三,它促进了自我创造意识的觉醒。
陈安丽(北京工商大学副教授,一期):我校已进行了几年创造教育,结合我们的教学实践,我们这次研修班的收获很大。深深地领略到庄寿强老师创造型人格的魅力。
徐思艾(东华大学无锡校区副教授,一期):通过研修班学习,深感(行为)创造学是一门具有创新精神的新学科,我回校后将全力宣传并身体力行地推广创造学教育。
窦存增(山东科技大学讲师,二期、三期):创造学研修班是我所参加的研讨班中最成功的一次,收获很大,庄教授对创造学的挚着、热爱及所做的突出贡献给了我很多的启发。
李彦峰(河北科技大学副教授,二期):感到获益匪浅,建议今后定期举办这样的班。
宋世贵(黑龙江科技学院副教授,一期、三期):本研修班为我们回去开设创造学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感谢中国矿大为我们创造了这样的机会。
何建刚(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高级讲师,四期):通过研修,清晰地了解了行为创造学的理论体系,纠正了以前的一些关于创造的模糊认识。
徐玉华(鞍山师范学院教授,三期):我在校时也讲授创造学课程,并使用庄教授所著的教材《普通创造学》,这次直接聆听了庄教授高水平的讲学,收益很大。庄教授思维敏捷、学风严谨、知识博大精深,讲学内容翔实,深入浅出,妙趣横生,课堂上欢声笑语,掌声阵阵,感人肺腑。回去后准备加大行为创造学课程的宣传、推广力度。
詹慧龙(江西农业大学人事处处长,副教授,一期):这次聆听了庄教授的系统讲课,收获很大,对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张永宁(石油大学团委书记,二期):本次研修班给我的收获很大。首先,在我头脑中基本理清了课程体系;其次,澄清了本人在三年创造学教学实践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第三,对今后创造学与实践提供了指导思想。
王素玉(山东科技大学教务处副处长、副教授,二期):通过研修,我从一个对创造学一无所知的人走入一个令人耳目一新的天地,深感(行为)创造学是开启心智的一把钥匙。建议有关领导加快对创造学师资培训的步伐。
许义文(西南交通大学副教授,一期):通过研修,我感到庄教授建立的(行为)创造学理论体系为我国创造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庄教授对真理的追求,对教育的热爱,对学生的关心等品质成为我的榜样,我北朝鲜把这些带回校学,用于工作中,为我校创造教育的发展作微薄的贡献。
孙琴(盐城工学院教务处讲师,二期):通过这次学习和讨论,深深体会到要扎扎实实培养创新人才,创造学才是其理论基础,我们应该尽快在大学生中开设普通创造学课程。这次研修既有理论,又有实践;既有讲学,又有讨论,开式生动,内容丰富,使我收益很大。
严宗泽(北京联合大学讲师,四期):通过研修,我感到受益良多。它改变了我原有的一些在创造方面的错误认识,庄教授治学严谨的老学者的独特风范,唤起了自己的教师责任感。
胡万升(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副教授,四期):自己觉得收获很大:清晰和明确了许多原来模糊不清的概念,对于庄老师的创造性人格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张晓霞(沈阳建筑工程学院教务处副教授,一期):由原来对创造学的感性认识上升到基本理论的认识。
黄钧达(成都华西医科大学教授,一期):庄教授所建立的行为创造学则具有新颖性、科学性、规范性,其内容全面系统,重点突出,这次研修后,我认为无论在理、工、农、医院校的任何专业都有它的实用性,应该大力推广。
韩立(天津城建学院助教,三、四期):行为创造学研修班使我收益匪浅,收获很多。
李娟(广西河池学院助教,四期):过去从未接触过创造学,因此感到一切都新鲜,听完课觉得行为创造学很有用的一门新兴学科。
王伟清(湖南科技大学创造学教研室副教授,四期):参加了研修班,深感庄教授创建的行为创造学与其他的创造学确实不完全相同。听完庄教授的系统讲述更体验到行为创造学本身就具有很强的创造性。我感到这次研修班收获很大,对我也很大的启发,我加去后一定做好各个方面的工作,尽力推广创造学。
周爱淑(山东电力集团公司党校讲师,一期):我参加这次研修班收获很大。首先确立本人的创新意识;其次,坚定了我研究创造学并在工作实践中应用,推广创造学的决心。从我做起,以现在做起,把(行为)创造学普及到每一位炎黄子孙。
研修班纪要节录(2003.1.10):在研修中,代表们对“高校普通创造不教学创造学教学研究会(筹)章程”和“课程教学大纲”进行了认真的讨论,提出了许多很好的建议,代表们对庄寿强教授在创造学科建设和理论研究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及严谨的治学态度表示尊敬,对庄教授认真、全面、系统地讲授行为创造学及其为拓宽了视野,提高了水平,加强了交流,结识了朋友,共享了许多教学资源。研修班学术气氛浓厚,研修内容丰富,代表们普遍反映收获颇丰。
附件3:研修内容大纲
创造学概述——创造学的诞生;创造学的两个基本原理;国外创造学发展简介:美国、日本、苏联等;国内创造学发展简况。
创造与创新本质的异同;创造与创新的关系:只有“尊重创造”才能更好地创新。[注]
创造力及其开发——创造力开发的原理;创造力开发的方法;创造力开发的因素:知识因素(知识与创造能力的辨证关系)、能力因素、人格因素、环境因素;直接创造法;创造能力的经验表达公式及其意义。
创造性思维及其培养——创造性思维概述;创造性思维与逻辑思维的辨证关系;创造性思维的主要形式:直观思维形式、联想思维形式、幻想思维形式、灵感思维形式;创造性思维的方向:正向、逆向、侧向和发散性;创造性思维的结果:创造性设想;创造性思维的主要方法;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与激励。
创造原理与技法——创造原理的涵义;创造原理与创造技法的关系;现仅发现的八个基本创造原理:综合创造原理、还原创造原理、逆反创造原理、变性创造原理、移植创造原理、迂回创造原理、完满创造原理和群体创造原理;主要创造技法:智力激励法、缺点列举法、形态分析法、系统提问法。
创造性才能的自我培养。
[注]中央既有“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的说法,又一直强调要大力贯彻“必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重大方针。在此,行为创造学可以十分合理地全面解释其中的逻辑关系,澄清许多认识上的混乱,从而促进创新教育的发展与创新型国家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