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进一步丰富和完善网络课程平台教学资源的紧急通知

  浏览量:   发布时间:2010-05-03

 

各有关系、部:

为推进我院教学信息化建设,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我院建立了网络课堂平台,并启动了首批重点课程建设工作。目前,我院已有重点建设课程76门,其中22门通过验收,54门正在建设中。在验收检查中发现,大部分课程网络资源还不够丰富,网站推广力度不大,资源使用效果不理想。各系部要针对上述现象做好课程网站的建设和管理工作,各课程负责人要进一步丰富和完善网络课程平台课程资源,积极利用网络课程平台开展辅助教学。

学院将于56进行第二批重点建设课程立项评审,评审方式主要是对网络资源进行点击查看。请有意参加第二批重点建设课程遴选的负责人加紧进行课程网络资源建设。

具体技术问题可咨询教学建设科(联系电话:010-61598713)。 

 

附:网络课程平台建设的设置内容及格式要求

 

网络课程平台建设的设置内容及要求

 

一、栏目设置

栏目设置根据课程建设需要,选择添加。没有相关内容的栏目,如“电子教材”、“工学结合”、“教学录像”等可暂不添加。一般情况下,应有如下栏目:

“学习指南”、“课程建设”、“教师队伍”、“教学课件”、“习题试题”、“学习参考”、“在线答疑”等,有实践教学的课程还应设置“实践教学”栏目。

二、具体内容及要求

(一)学习指南

1.课程简介:介绍本课程的总体情况、教学目标、主要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特点、选定的教材等内容。

2.教学大纲:要求按照学院《关于印发制修(订)防灾科技学院本科教学大纲的原则规定的通知》(防专发教200637号)和《关于进一步做好课程教学大纲制(修)订工作的通知》要求对课程教学大纲进行全面修订,并按最新版本上传。

3.授课计划:按学院统一编制要求进行编制,并上传与教学大纲匹配的、最新一轮的授课计划。

4.课程特色

课程的改革与建设较好地体现了现代教育思想,符合同类课程改革趋势和建设方向,符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的要求,体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相结合的原则,具有明显特色。

(二)课程建设

应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1.教学文件

具有完备的教学文件(按学院要求的理论和实践课程教学文件),教学文件内容科学合理,能够得到严格执行。

2.教学队伍

反映课程负责人或主讲教师的教学经验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的材料。反映任课教师治学严谨,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材料。

3.教学内容

阐释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在内容选择上对知识、能力和技能之间关系的处理。

4.教研教改

课程组开展教研教改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的情况。

5.教学条件

选用教材体现培养目标和教学大纲要求的程度;选用了优秀教材或自编的特色教材情况。

实践教学条件情况,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落实情况。

6.教学方法与手段

积极改革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等教学手段情况。

(三)教师队伍

介绍课程负责人及主讲教师的整体情况,包括课程负责人、主讲教师的个人工作照片、基本信息和500字左右的个人简历。要求各类信息完备、准确。

(四)教学课件

教学课件应是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使用的高水平课件。教学内容存在明显科学性错误的;音响、动画等效果设计不当,容易分散学生注意力,影响教学效果的;单纯以文字处理工具(如word等)为主制作的;画面设计不合理,特别是主体和背景或文字与背景的色彩对比度较差,无法区分主体或无法看清文字的课件均需改进完善后方能上传。以逻辑、公式推导、运算为主和其它不适宜使用演示课件表现的教学内容均不能使用教学课件。

教学课件要求按照章、节顺序进行上传,且必须标清章节标题,不能用“第一章”或“12”代替标题。

(五)习题试题

命题范围应符合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的要求,考核的知识点能够覆盖教学大纲要求掌握的全部内容,试题应有一定的难度和区分度。

试题应科学、合理,题目表述准确,题型丰富,标准答案要清晰、准确,便于学生核对。

尽量采用分单元命题的形式,以利于学生及时进行复习和自我检测。

(六)学习参考

尽量提供与本门课程学习相关的参考材料,以开拓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七)在线答疑

承担课程教学任务的所有教师应积极宣传和推广网络课程平台,利用在线答疑方式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互动,提高课程教学和学习效果。

 

    教务处
    2010-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