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量:  发布时间:2011-10-26
各系部:
学院于
一、理论课程大纲与人才培养方案制修订的整体问题
(一)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教学大纲之间的课程信息普遍存在不一致的情况,有的专业还比较严重。课程教学大纲是贯彻落实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纲要,应以人才培养方案为基准进行编写。在编写课程教学大纲过程中如发现人才培养方案的问题、需要修订的,应同步修改。培养方案中的基准进程表、分学期进程表、课程教学大纲中的课程名称、类型、学分、学时、学时分配及考核方式等信息均应一致。
(二)理论课程中分散实践教学环节缺乏整体把握,思路不清,学时分配少,内容不具体。课程教学大纲制修订过程是人才培养方案制修订的延续和细化,其中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思路应保持一贯,努力处理好理论课程体系与实践课程体系、分散实践与集中实践、集中实践的不同阶段之间的关系,结合课程特点充分设计出实验、课程设计、案例教学、上机操作、现场见习等分散实践教学环节,做到:(1)保证有充分的分散实践教学学时;(2)有明确的分散实践学时分配,列入教学大纲中的学时分配表;(3)将分散实践项目名称、内容在教学大纲中的相关章节里列明,或整体在大纲最后部分附录列明,或单独编写课程实验(实践)大纲附在本大纲之后。
(三)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遗留问题较多。学院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已经多轮修订、论证、审核,此次制修订课程教学大纲的过程又是一次对人才培养方案的深入研究,各专业应把握时机,在短时间内解决遗留问题,固化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的建设成果。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在此不作专门反馈。
二、课程归属问题及同一课程在不同专业的定位问题
(一)部分课程归属不合理或需要协商确认。2008年,学院已经对全院课程进行了归属管理,此后的课程设置、变更、归属管理均依照《防灾科技学院课程管理规定》(防科教﹝2008﹞18号)进行,新增课程应在明确归属后补入课程库。此次教学大纲制修订工作中,学院将同步启动课程归属核查及课程库修订工作,一是通过课程库来调整、确定归属部门、责任教师、课程组成员,二是以课程教学大纲的内容为基准整体完善课程信息。请相关系部首先协商课程归属,协商不成的由教务处协调或提请会议议定。
(二)同一课程在不同专业开设时存在的定位和起草问题,一是大纲直接照搬、没有针对性,甚至有讹误;二是怎样针对本专业进行修改还不明确。对此类情况要求:(1)开设课程的专业主动与课程归属部门沟通并共同商榷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等;(2)课程归属部门提供大纲,(3)开课专业结合本专业课程体系的实际情况修改大纲中的课程性质、地位、联系、分工等内容;(4)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部分尽量在不同专业保持一致。
为便于课程建设和课程管理,同一课程应尽量只有一个版本的大纲,具体把握:(1)面向不同专业开设时不仅涉及教学内容的针对性,还应涉及教学方法、案例、习题的针对性,这些更适合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灵活把握,不便统一写入大纲;(2)面向不同专业开设时确有明显差异的,建议在同一版本大纲中对相关章节进行必要标注,针对不同专业进行说明;(3)面向不同专业开设时确有较大差异的,应新增一门课程,另行建设和管理。
三、大纲汇编的文本问题
(一)前言部分可用概括性的语言对大纲的制修订背景、指导思想、适用范围、主要特点、课程门数等方面描述,对课程教学内容的调整做出必要说明,力求文字精炼,表达准确。此部分应由各系主任亲自把关。
(二)课程的地位、目的、任务及与相关课程的联系与分工部分可按以下思路说明:①本课程是什么专业(或专业类)、什么类型的课(如公共课、学科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等),或属于哪种性质的课(如必修课、限选课、任选课等);②课程教学目的、任务的表述方法可分别按知识掌握目标、能力培养目标、素质教育目标来表述,也可结合课程自身的特点用适当的方法表述;③根据教学需要,明确学习本课程的知识起点,与其他课程的先行、并行、后续关系,最好精炼描述课程之间知识、能力模块的具体联系(而不是简单提出课与课的关系)。
(三)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①教学内容一般按照模块式设置,每个模块分章、节、知识点和技能点,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要分开表述;②教学基本要求是定性描述教学内容中所列出的知识点、技能点、实践项目等应达到的培养程度,可从了解、理解、掌握等层次描述。
(四)课程的学时分配以章节为单位,最后应有合计。课程学时分配表中的栏标题可根据课程特点命名,如将“实验”改为“实践”,或增设其他栏目。人才培养方案中基准进程表的“授课”学时对应本表的“讲课”、“讨论/习题”合计,“上机”学时对应本表的“上机”学时,“实验”学时对应本表的“实验(实践)”以及其他增设实践栏目合计。
(五)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书部分应按照书名、作者、出版社、出版时间、版次的顺序列出,很多课程列示不全面。
(六)教学方法与考核方式部分应结合课程特点概括性表述,比较常见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读书教学法、直观演示法、任务驱动教学法、自主学习法等。考核方式部分要明确写出课程是考试课还是考查课,要进一步简明叙述学院统一要求的学生总评成绩的组成及比例,可结合课程特点细化平时成绩的构成,鼓励在大纲中明确课程考核改革的思路和做法,鼓励将题库考试等教考分离措施列入考核方式。
(七)修订人、审核人及日期填写要完整,审核人一般为教研室主任或系主任。审核人要确实进行实质性审核而不是形式审核。
(八)按专业分别汇编课程教学大纲。如果同一个系的不同专业的课程体系接近并有较多的学科平台课程,可以以系为单位汇编大纲,但应分专业列明目录,索引至课程大纲的页次。
四、课程教学大纲汇编的后续任务安排
(一)
(二)
(三)
(四)
(五)11月底,各专业的课程教学大纲汇编本正式完成印装。
(六)人才培养方案汇编本、公共课教学大纲汇编本、集中实习课程基本教学文件汇编本的修订、审校工作同步进行,印装于12月底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