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专业遴选专题报道

  浏览量:   发布时间:2007-12-18


        我院召开专题会议,正式启动特色专业(重点学科)遴选工作

 

   10月29日,学院召开专题会议,对特色专业(重点学科)遴选工作进行动员与部署,副院长迟宝明就此项工作做出重要指示,迟院长指出:
特色专业(重点学科)遴选工作的目的和意义有四个方面:
   一、推荐国家级特色建设专业,带动全院专业建设水平。我院是中国地震局直属的唯一一所高校,也是全国仅有的一所直接为防震减灾事业培养专门人才的高等院校。多年来,我院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专业和专业群,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学院“二次创业”的起始阶段,优选特色专业进行重点建设,并作为全国第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不仅能在我院专业建设和改革中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而且可以提升我院的社会影响和综合竞争实力。
   二、特色专业(重点学科)建设点的遴选,要紧密结合学院定位,凸显学院的办学特色和办学优势,有利于提升专业内涵,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有利于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遴选具有鲜明特色的学科专业,对形成“分类指导、分层建设”的学科布局和专业结构,对明晰“人无我有、人有我强、人强我特”的专业建设发展思路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三、特色专业建设是学院学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强化学科建设意识,促进学科发展建设。教学和科研是高校的两大基本活动,从本质上看,这两大基本活动就是知识的生产和应用过程的集中体现,而学科建设贯穿着知识的生产、传播和应用的全过程。因此,学科是高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学科的数量和水平关系着高校的办学水平,关系着高校知识创新能力、科学研究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通过此次专业(学科)遴选工作,不仅要找出我院在专业建设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更要以此为契机在全院范围内掀起对学科和学科建设内涵研究的高潮,把学科建设作为我院一项长期性、综合性基础建设工程,使学科建设成为我院发展的根本推动力。
   四、凝练学科方向,凸显特色和优势。行业依托是我院得天独厚的办学优势,中国地震局相关研究院所为我们实现“院所合作,高端捆绑”提供了充分的条件。在高等教育高速发展的今天,根据我们的办学基础和办学条件,必须走“行业办学、特色办学”的道路,在重点学科和特色专业的建设上必须坚定不移地追求“没我不行、非我莫属”的奋斗目标。各专业要通过此次遴选工作,进一步明确教学和研究的重点,科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合理构建课程体系、深入改革教学内容、努力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大力加强实践和动手能力培养。遴选出的特色专业(重点学科)更要根据我院学科专业建设规划的总体定位,结合学科发展前沿,在发挥专业优势和办出专业特色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迟院长动员报告后,教务处处长石峰就填写《防灾科技学院特色专业(重点学科)申报书》及申报书相关支撑材料等问题进行了说明。我院特色专业(重点学科)遴选工作正式启动。

        各系认真总结,积极组织特色专业(重点学科)申报工作

   迟院长动员报告后,各教学系迅速组织教师进行广泛的讨论和深入的学习,对专业办学基础和教学科研改革情况进行了细致地总结,对学科专业办学特色和办学思路进行了深入地反思和科学地提炼。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深入总结了专业现有办学基础和教学科研改革的经验与成果。各专业认真分析了现有师资队伍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学缘结构,实验室建设、实践教学条件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的总体方向和水平。同时还认真总结了多年的专业建设经验和教学研究与改革经验,对教学管理制度及执行情况、教学保障情况等各方面进行了探讨,既查找了工作上的不足,又提炼出专业建设的突破口。通过专业遴选工作,对学科发展和专业建设有了更加清晰的构想。
   二、进一步明确了学科定位和专业建设方向。各专业对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经济社会和行业发展需要的符合度进行深入分析,尤其在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方式和途径上进行了细致地研讨,根据学院办学定位和特色发展方向,坚持学科本体内涵,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突出行业特点在学院的学科布局中找准定位,在学科交叉的结合点上找准定位。各专业都提出了更具科学性、客观性、可实现性和一定前瞻性的学科专业建设方向。
   三、进一步探索了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和专业建设思路。培养模式新就是要求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定位准确,培养目标符合社会需求;培养方案体现因材施教,培养模式灵活多样;具有完善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具备能满足教学需要的实习实训基地;专业办学特色鲜明,优势明显。在理论教学方面,各专业在整合以往教学改革成果基础上,思考了优化课程教学内容,丰富课程内涵,构建适应防震减灾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反映时代特征、具有学院特色的课程体系的初步方案。在实践教学方面,几个专业提出了院内外实习、实验、实训基地建设的新想法,为创设良好的实践教学条件,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进行了有益的理论探索。
   在认真总结,深入分析,大胆探索的基础上,各系克服了时间紧、任务重等重重困难,在规定期限内提交了九个专业的申报书和支撑材料。这九个专业分别是:地震科学系地球物理学(地震监测预测)专业,防灾工程系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灾害信息工程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防灾仪器系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经济管理系金融学(灾害保险与风险管理)专业、会计学(资产评估)专业、公共事业管理(灾害应急管理)专业,人文社科系广告学专业,外语系英语(翻译方向)专业。

           学院召开院务会议,明确特色专业遴选实施细则

   11月7日,学院召开院务会议,院长薄景山,书记齐福荣,副院长宿景贵、钟南才、刘春平、迟宝明,教务处处长石峰、学院办公室主任何本华参加了会议,会议由院长薄景山主持。
   会议确定了本次特色专业遴选专家组成员由校内外专家薄景山、杨学山、齐福荣、刘春平、迟宝明、纪英楠、洪炳星、贾中华组成,专家组具体工作细则如下:
   一、遴选特色专业的总体要求
此次特色专业遴选的目的是要选出方向明确、基础条件较好、管理规范、富有特色的专业,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重点建设学科方向,最终全面带动各学科(专业)的建设与发展。因此,遴选特色专业的总体要求是:
   (一)学科定位和专业方向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符合行业社会发展需要,重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具有科学性、客观性、可实现性和一定的前瞻性。学科方向符合学院办学定位和特色发展方向,能坚持学科本体内涵,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突出行业特点,能在防灾减灾事业中找准定位,在学院的学科布局中找准定位,在学科交叉的结合点上找准定位,并能不断发展出新的生长点。
   (二)专业现有基础条件良好,管理规范。师资队伍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学缘结构、专业结构合理,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较好,教学、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总体水平较高,有丰富的成果,实验条件满足教学和研究需要,专业建设整体水平较高。专业教学管理规范,执行严格,能对教学工作提供有力保障。专业负责人具有较高的教学、科研水平,对学科发展和专业建设有明晰的构想,能够组织教师队伍有效地开展工作。
   (三)专业富有特色。在专业建设思想以及相关的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室建设和教学改革等方面有显著、可识别的特色,主要表现在:专业建设工作能围绕人才培养目标进行,能与学院建设发展总体目标保持一致,能有效利用学院内外的各种资源,预期能形成不可模仿的运行机制,预期能拥有不可替代的专业地位,预期能产生不可复制的可靠实物成果,预期能获得特定专业领域的先发优势和有利的竞争地位。
   (四)专业(学科)建设目标明确,思路清晰。专业(学科)建设目标明确,思路清晰,方案科学可行,资金和人力资源预期可靠,管理有保障,成效可测量,具有创新性和先进性。建设方案中有调动教师积极参与的政策和措施,能密切联系经济社会发展,与行业或相关领域有良好的合作机制和途径,关系密切。
   二、遴选特色专业的基础条件
   申请特色专业的基础条件必须同时具备以下条件中的三项或以上。(课题、成果和论文等数量,如未作特殊说明均为2000年以来累计)
   (一)本专业至少有1个学院内较强的学科为依托,有条件建成具有竞争优势的特色专业。
   (二)本专业至少有1个院级优秀教师或其他有较高教学科研水平的教师。专业建设带头人对本专业建设有清晰的构想,能够组织专业建设队伍有效地开展工作,近五年承担有至少2项教学研究项目,发表教学研究论文不少于2篇。
   (三)专业教师数量能满足专业教学需要,一般不低于10人,且专业教师队伍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专业结构、学缘结构和年龄结构合理。其中,本专业教师中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的比例应不低于 20%,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比例应不低于50%。
   (四)专业办学条件好,能较好满足本专业教学需要。有较完善的实践教学设施,以往专业建设经费在实施过程中能够产生明显的物化成果,并取得显著的效益。
   (五)专业建设、教学改革成绩明显,除专业负责人外的其他专业教师承担教研项目不少于5项,教师年人均发表教学研究论文数不少于1篇。专业教师科研能力强,教师年人均发表科研论文数不少于0.5篇。
   (六)专业教学管理规范,执行严格,能对教学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三、遴选特色专业的工作程序
   (一)教务处向专家组汇报特色专业(重点学科)遴选的前期工作,并对专业遴选的相关工作文件进行说明;
   (二)专家组审阅申报材料;
   (三)专家组听取专业负责人汇报专业情况;
   (四)专家组讨论;
   (五)专家组按遴选标准评审,并填写量化评审表和专家意见表;
   (六)工作人员汇总量化评审结果,汇总专家意见;
   (七)会议通过特色专业遴选结果。
   四、特色专业遴选会议的具体事项
   (一)专业负责人汇报的具体要求。专业负责人汇报的具体内容为申报专业的基础条件、学科定位、专业特色、建设目标和思路等部分,时间长度为7分钟,可以采用电子文稿演示的方式。专业负责人在汇报结束后回答专家提问,时间为3分钟。各专业负责人集中在一个时段内汇报,结束后再进行遴选会议的下一个议程。
   (二)专家组的组成。学院2007年特色专业遴选专家组由8名校内外专家组成。
   (三)专家评审的具体要求。专家评审采用无记名填写量化评审表和专家意见表的形式。
   (四)遴选结果的确定。按专家量化评审分值的算术平均数确定为最后结果,由高到低排序择优确定入选的特色专业。如果因分数相等不能确定入选专业,则由专家组研究决定优先次序。按照10月29日教务处发《关于启动防灾科技学院特色专业及重点学科遴选工作的通知》要求,评审结果排序前4名的专业作为我院重点建设专业,其中第1、2名的专业为学院一级重点建设专业(学科),第3、4名的为学院二级重点建设专业(学科),专家组在此范围内研究确定一个特色专业建设点向教育部申报。在重点专业(学科)的后续建设过程中,学院将区分不同层次进行资金扶持和政策倾斜,学院将出台学院重点建设专业(学科)管理办法等文件,落实重点建设专业(学科)的学院总体规划、建设目标、政策、资金、过程控制和考核验收等事项。
   (五)专家意见的使用。专家意见经汇总后,由教务处书面反馈给专业所在系,用以指导后续专业建设工作。

          积极筹备,学院特色专业遴选工作会顺利召开

   11月8日,学院召开2007年特色专业遴选工作会议,遴选专家组成员薄景山、杨学山、齐福荣、刘春平、迟宝明、纪英楠、洪炳星、贾中华、各申报专业负责人和教务处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会议由迟宝明副院长主持。教务处汇报了特色专业(重点学科)遴选的前期工作,各专业负责人就专业基本情况进行汇报并回答与会专家的提问,专家组根据遴选标准进行评审,并填写了量化评审表和专家意见表。

   会议记录(整理后)
   会议名称:2007年特色专业遴选会议
   会议时间:2007年11月8日下午14时
   会议地点:图书馆第一会议室
   出席与列席:薄景山、杨学山、齐福荣、刘春平、迟宝明、纪英楠、洪炳星、
贾中华、石  峰、周振海、尹景玉、万永革、李巨文、郭纯生、
丰继林、王慧彦、郭子辉、王建富、胡顺田、李  君
   会议主持:迟宝明
   记 录 人:尹景玉
   迟宝明:此次遴选会议的主要目的在于择优评审出四个发展方向明确、专业特色鲜明、基础条件优越、建设思路清晰的专业作为我院重点建设专业,在此范围内确定一个专业为中央部委所属高校的第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向教育部申报。下面介绍各位与会专家,欢迎校外专家工力所的杨学山老师前来指导工作,请各位专家就各专业的学科专业规划目标、发展方向、建设思路、实施方案等方面多提宝贵的意见和建议,请专家组组长薄景山主持下面的专家遴选会议。
   薄景山:下面我们按照已经安排好的会议具体议程进行,先由教务处汇报专业遴选的前期工作。
   石  峰:首先感谢各位与会专家在百忙中抽出时间参加这次遴选会议。下面我代表教务处向各位专家汇报学院启动特色专业(重点学科)遴选的前期准备工作以及对每位专家拿到的会议材料进行说明。10月26日迟院长专门就教育部“第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遴选通知向教务处布置工作,决定以此为契机启动学院特色专业及重点学科的遴选、推荐工作;10月29日,学院召开教学工作例会,专门召集各系主任部署特色专业及重点学科遴选工作;11月5日前共有9个本科专业申报,学院7个系全部参加了此项工作;11月6日—12日是专家组评审阶段; 11月13日—15日,反馈专家意见并组织向教育部申报。
    各位专家拿到的会议材料分别是学院特色专业及重点学科遴选工作的通知、特色专业申报情况简表、专家量化评审表、专家意见表、专家量化评审表结果汇总表、各专业申报书及附件。
   薄景山:请各位专家审阅申报材料。专业负责人汇报特色专业的顺序就按照教务处提供的申报简况表的顺序进行,每个专业汇报的时间为7分钟,专家提问3分钟,也可适当延长。
   万永革:分别从地球物理学(地震监测预测)专业的学科带头人基本情况、本专业的基础条件、师资队伍建设情况、教学条件、专业定位、专业特色、培养目标、建设总体思路等方面进行汇报。
   专  家:你们系面临的最主要问题是什么?
   万永革:师资队伍不足,经常是一个教师兼顾多个研究方向,而无法专注钻研一个方向,使教师的研究难以深入,可以引进地震系统研究院的师资力量作为补充。
   专  家:与其他院校同类专业相比,你们的优势是什么?
   万永革:培养地震监测预报一线人才,这是其它院校同类专业所不具备的人才培养特色。
   专  家:针对专业特色的科学研究成果、教学研究成果有哪些?
   万永革:我们正在补充这方面资料。
   专  家:实验室的仪器设备是否满足需要?
   万永革:基本可以满足需要,但由于实验室管理人员还有缺口,在管理方式将采用派学生轮流值班等方式。
   专  家:你们必须首要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未来一段时间内形成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教师团队,在防震减灾领域内占有一席之地。
   李巨文:汇报勘察技术与工程专业的基础条件,学科带头人薄院长的基本情况、学科定位、专业特色、研究方向、专业建设目标与思路等问题。
   专  家:我们的专业最主要的是突出“特色”二字,那么你们专业的特色是否实现内在需要与外部环境的统一?研究方向有7个,针对特色专业的发展是否过多过大?办学条件这一方面将教研室和实验室罗列下来,应该有一些概括性语言作为解释说明;在师资队伍建设层面应其对教师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缘结构等方面进行描述。
   专  家:对特色专业的表述应侧重于说明该专业能否以及以怎样的形式填补国内行业需求的空白。要加强对课程内容的整合,凝练学科方向。建议在院所合作中更好的发挥为社会服务的目的,形成兵种齐全的师资队伍。
   专  家:我对这个专业比较了解,这个专业的特色侧重于动态作用技术下的勘察,而过去则更多强调静态作用技术下的勘察。我们所培养的学生能把地动状态下岩土结构表述清楚,国家其他院校没有达到这样的教学水平。
   丰继林:汇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基础条件、学科定位、专业特色、建设思路等方面的内容。
   专  家: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应将重点放在灾害数据的处理方面方显办学的特色,建议计算机老师多去接触、了解地震方面的专业知识,从教师写综述报告、研究校内科研项目开始,逐步了解、深化地震方面的知识。
   专  家:计算机专业在国内高校相当普及,凸现特色应加强与边缘学科的交叉。把计算机知识真正运用到地震工程乃至学院文科系部中的并不多见,因此应加强这个方面的融合。
   专  家:专业发展应依托一个大的行业背景,在防灾减灾事业中培养相关人才,毕业生如有20—30%在这个行业中,行业背景就比较深厚了。
   专  家:你们的几个研究方向还应更明确些,以后的数据处理就会很具体了,围绕这些进行师资建设,其实不必培养学科带头人队伍,学科带头人有一个就很不错了。
   专  家:我们设置这个系不是单纯去搞计算机的,在防震减灾行业中需要相关专业背景的人进行大量地震观测的数据处理,你们的学生应该加些地震方面的课程。可以加强对灾害应用技术软件的开发,目前各台站学计算机的不懂地震方面的知识,学地震的不懂计算机方面的内容。你们的专业教师应加强地震学方面的研究,尝试发表与地震数据处理相关的论文,也可以考取交叉学科的博士。
   郭纯生:汇报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的基础条件、学科定位、建设内容、建设措施等方面的内容。
   专  家:你们系叫防灾仪器系,是如何与目前的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专业结合的?
郭纯生:我们系改名后主要体现两个方面的核心内容,一是防灾,二是仪器,而我们这个专业正是在防震减灾这个大背景下强调防灾仪器设备的研发和应用。
   专  家:我认为你们还是对专业内涵的理解比较深入,对你们的专业定位完全赞成。建议你们仪器系要强调研发,重点放在电子仪器领域,同时应在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第二课堂活动等方面出些成果。
   专  家:地球物理学、地震工程勘察与技术这两个专业可开一些防灾仪器方面的选修课,而你们系的学生在通用仪器课程的基础上,也应加一些地球物理、地震工程勘察与技术方面的课程。
   专  家:你们系经过5—10年的努力,应该能够成为国内比较知名的品牌专业。自然界的各种灾害很多,不仅仅局限在地质、地震方面,防灾减灾仪器也应加强与其他自然灾害的结合。
   王慧彦:分别汇报金融学(灾害保险与风险管理)、会计学(资产评估)、公共事业管理(灾害应急管理)的基础条件、学科定位、建设内容、建设措施等方面的内容。
专  家:金融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进入什么行业? 
   王慧彦:大多进入保险行业。
   专  家:在你们系里金融学和会计学的师资是重合的吗?
   王慧彦:我们竞聘后将分三个专业教研室,分别是会计学教研室、工商管理教研室、金融学教研室,专业教师将根据自己的专业方向划分为不同的教研室。
   专  家:你们对公共事业管理教师队伍的建设有什么考虑?
   王慧彦:一方面依靠专家以及原专业曾给专家助课的教师,另一方面采用外引内培的方式。
   专  家:在三个专业中你认为最把握的是哪个?
   王慧彦:社会要求量最大的的金融学专业的毕业生,而地震系统最支持的是公共事业管理专业。
   郭子辉:汇报广告学专业的基础条件、专业定位、建设目标、拟采取的措施等方面的内容。
   专  家:广告学专业是社会需求的热门专业,郭主任刚才讲得很谦虚,有没有设想本专业将来建设方向和特色?
   郭子辉:我们一直比较强调该专业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力争在传播学和设计艺术学两门交叉学科之间填补一些空白;在设计艺术传播学方向和传播学的设计艺术研究方向有一定学术影响。
   专  家:我个人非常肯定你们专业的探索精神,尽管我们在学科专业建设上刚刚起步,但我们要考虑特色,要努力建设特色,最后才能具备特色。
   王建富:就英语(翻译方向)的基础条件、师资队伍建设情况、教学条件、专业定位、专业特色、培养目标、建设总体思路等内容进行汇报。
   专  家:英语是工具,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文科学生比较强调综合素质的培养。
 

          科学分析,专家为我院特色专业建设提供理论指导

   结合各专业申报书及专业负责人的汇报情况,与会专家在充分肯定各专业积极寻求学科发展和专业建设的探索精神的同时,提出几方面的建设意见:
   一、根据不同的发展阶段和地震行业需求的变化,加强专业建设发展规划的制定和实施,明确方向和目标,增强专业建设的指导性,减少盲目性。
   二、学科建设必须突出特色,发挥优势。坚持“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原则,进一步明确学科的主要方向和特色方向,并及时跟踪学科发展的前沿,不断寻找新的学科生长点;要摆脱门户、体系、地域的传统观念,树立大学科意识和创新思维;同时要注重学科内涵的改造,注重学科的交叉和融合,大力发展边缘学科。
   三、注重学科、学术带头人的选拔和培养。要加强学科、学术带头人的选拔、培养、使用和管理,不仅要选拔德高望重的教授担任,更要注意培养中青年学术骨干或科研项目第一负责人,使他们逐步具备学科带头人的水平和能力,促进学科建设的持续发展和不断提高。充分发挥学科、学术带头人的“品牌”效应,吸引大批优秀专家和学者参与,形成高水平的学科梯队和学术团体。
   四、完善师资队伍建设机制。注重专业教师在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学缘结构等方面的合理化,促进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整体水平的全面提高,采取外引内培的方式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制定切实可行的师资培养方案,建立适应学校发展的师资流动运行机制,促进教师资源的优化配置。
   五、加快专业发展的支持体系建设,包括硬件、软件和环境建设。其中硬件建设主要有实验条件、研究手段、示范基地建设,由此构成支撑专业发展的“骨架”;软件建设主要有图书资料、信息平台建设,由此构成支撑专业发展的“肌肉”;环境建设主要有学术氛围和学术环境渠道建设,由此构成支撑专业活力的“血液”。
专家提出的这些建设意见高瞻远瞩、全面细致,对各本科专业的学科发展和专业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齐抓共建,我院地球物理学专业申报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点

   经过专家们的量化评审,遴选出地球物理学(地震监测预测)、勘查技术与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金融学(灾害保险与风险管理)四个专业为我院的重点建设专业(学科)。专家还一致推荐地球物理学(地震监测预测)专业参加教育部第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的遴选。
   地球物理学(地震监测预测)专业作为我院首创专业,具有30多年的办学历史,是全国唯一以培养从事地震监测预测方向的应用型高等技术专门人才为目标的特色专业。该专业的发展目标定位为通过4年的努力,把本专业建设成为学科定位和专业方向明确,在学院专业(学科)布局中占重要基础地位;能充分利用地震行业资源并与地震监测预测实践紧密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和运行机制独特,突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师资水平高、科研实力强、基础条件好,在地震监测预测领域发挥不可替代作用,成为人才培养、行业服务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该专业以院所台合作(学院、研究所和地震台合作)为专业建设基本思路,全面深入地开展教学条件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以及科研项目和工程项目合作,形成独特的专业建设模式。
   地球物理学(地震监测预测)专业基础条件良好,管理规范,专业建设目标明确,思路清晰,方案切实可行,成果具有可预测性,是真正能够代表学院水平的特色专业。11月9日至12日,经过地震科学系和教务处的积极筹备,地球物理学(地震监测预测)专业的申报材料已上报国家教育部。
   至此,我院2007年特色专业(重点学科)遴选工作圆满结束。重点建设专业(学科)是我院专业(学科)建设的龙头,学院将进一步制定和实施重点建设专业(学科)管理办法,规范重点建设专业(学科)的申报、遴选、配套支持政策、动态管理和考核验收等工作。学院还将对重点建设专业(学科)进行规划布局,在今后若干年内,每年进行一次申报遴选,每年进行一次学院重点建设专业(学科)中期达标考核,根据考核情况实时调整支持力度,从而全面带动我院专业(学科)的建设和发展。
  

 

    教务处
    2007-12-18